近日,在山东省教育工会委员会组织开展的全省教育系统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试点中,我院董育斌教授领衔的人才创新工作室荣获山东省教育系统首批“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
自今年7月份开始,山东省教育工会委员会为更好发挥高校教学科研管理一线劳模在立德树人、示范引领、集智创新、协同攻关、培育精神等方面的辐射带动功能,在全省教育系统组织开展了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试点。经过各高校劳模工作团队自愿申报、对照“六有”标准开展创建、省教育工会组织验收评选,共确认了首批7个全省教育系统“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董育斌劳模创新工作室以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董育斌教授为领衔人,充分发挥“领头雁”优势,带领整个工作室成员,把教育教学、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为高等化学教育、化学前沿研究后备力量培养和大学生化学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智力和科技支撑。工作室致力于化学教育教学、绿色清洁不对称催化的基础研究、新型晶态共价有机多孔材料的生物应用、手性医药与农药中间体及相关的化学品的产业领域的探索与研究。近年来,工作室成员已在Nat. 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ACS Nano, J. Mater. Chem. A, Chem. Commun.等国际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其中董育斌教授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2020“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授权发明专利40余件。所培养的研究生有1人获全国百优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余人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10余人获山东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及优秀成果一等奖。另外,工作室领衔人董育斌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和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团队成员徐显秀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山东省自然科学技术二等奖,为国家和山东省化学教育与研究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教学科研单位